十二木卡姆【新疆特产】【喀什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2-06 10:05   492 views 人阅读  1 条评论

十二木卡姆【新疆特产】【喀什特产】

十二木卡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大型乐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包括“穹乃额曼”(意为“大曲”,系列叙咏歌、器乐曲、歌舞曲)、“达斯坦”(系列叙事歌、器乐曲)和“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三大部分。每套含乐曲二十至三十首,十二套共近三百首,完整地演唱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等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虽然同源,但在结构模式、旋律风格、乐器使用等方面却又各具特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各种公众或家庭聚会中演唱和舞蹈。

由于维吾尔族相对独立的绿洲生活环境逐渐改变,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也随之变化,十二木卡姆艺术因此出现传承的危机。

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的传统古典音乐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思是“地点”、“地位”、“法律”’作为音乐术语,意为古典音乐。木卡姆也称“马卡姆”、“玛卡姆”,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地区等几大类类别等,但就种类来说,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结构形式也最完整。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背景广阔而深远,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时代同步发展。尽管属于维吾尔族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她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古典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朗朗上口、轻松活泼、便于演唱的古典诗词以及盖泽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维吾尔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盖泽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新疆木卡姆研究专家周吉教授为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7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为一部地方法规投了一票,使它成为全票通过的条例。

这部条例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一审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的第二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专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省级地方单项立法的首例。

历史来源

相传,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博亚万”,意思是“旷野之歌”,后来经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古典音乐组曲--木卡姆。相对于传说,追溯木卡姆的历史渊源,则必须与曾兴盛一时的龟兹乐、于阗乐等联系起来。我国的二十四史中记载了新疆(甚至延续到张骞及同伴们去过的西亚这一广大地区)的哈密地区有“摩诃兜勒(mahadur)”大曲的名称。这是公元前1世纪时的情况,它说明在这一地区,公元前木卡姆式的大曲就已经存在了。而汉武帝宫廷乐师李延年以“摩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新了新声二十八解,更是证明来自哈密的这个大曲是重要的乐曲。但是,很明显汉语中的“摩诃兜勒”这个词并不是意译,而是音译的,它是不是和公元4世纪前后用龟兹文记述的《艾尔乃姆的故事》中所说的维多萨迦和他的五个徒弟的《玛卡--雅玛(maqa-jama)》乐曲中的玛卡一词有联系,还是“玛哈都尔(mahadur)--伟大的木卡姆”,这无疑关系到木卡姆的起源问题。但这幅文化史上久远的景色至今仍然十分迷茫和模糊。

历史的车轮驶入10世纪之后,中亚地区相继出现了三位在伊斯兰音乐中堪称伟大神秘的人物:一个是突厥人法拉比(870-950年);一个是塔吉克人伊本·西纳(980-1037年);另一个是突厥人纳瓦伊(1441-1501年)。他们对于以后十二木卡姆的形成可谓功勋卓著。喀拉汗王朝时代的音乐家法拉比,编著了《音乐大全》等书,并模仿龟兹五弦琵琶,对乌德乐器进行了改革,在五弦琵琶的基础上把阿拉伯音乐提高了十八调,最重要的是,他把以前波斯、阿拉伯音乐通常用的九律延长到十七种,形成了波斯、阿拉伯的典型乐系。法拉比的学生,思想家伊本·西纳吸收了西突厥汗国以来突厥文化的营养,他通过苏美尔、巴比伦和摩尼教中重新崛起的将“十二”视为神圣的观念,以十二品律传统和以前歌曲音乐中的组合为基础,推出了十二套曲。到13世纪,阿塞拜疆的突厥人乌尔玛维首次把“木卡姆”一调作为十二古典音乐套曲体系提了出来。察合台汗国时的撒马尔罕突厥人纳瓦伊,在法拉比和伊本·西纳所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把一系列木卡姆的名称如:“等级”、“住地”、“地方”包括音调都作为双关词使用,甚至直接提出“木卡姆”就是声音的形式的观点。当16世纪来临的时候,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出现,使这种维吾尔古典音乐走入了高潮。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194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1.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长】 @回复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感受
    十二木卡姆 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