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油纸伞【四川特产】【 泸州特产】
分水油纸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分水油纸伞,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分水油纸伞是四川泸州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距离泸州市城区35千米。位于长江南岸,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位于合江佛宝,贵州赤水,重庆四面山旅游金三角门户。分水油纸伞厂的油纸伞制作历史悠久,难以考证,但至少在明清两代,已广泛制作和使用油纸伞。
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分水油纸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分水油纸伞伞形为圆开,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注重伞面图案的艺术性、文化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纸伞文化有机融合,分水油纸伞特殊的地域品质,具有相对于其他地方油纸伞产品的不同优异产品的特性,更经久耐用,实用性强,伞面图案文化与美观完美结合,更能体现的民俗文化价值,观赏装饰价值,以及较高的收藏价值。明显地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
分水油纸伞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工艺都秉承古法。手工油纸伞的工序很繁琐,从材料加工到半成品有四个环节,伞骨、伞托、手柄和木顶、伞杆四个零部件的加工,这四个零部件总共需要46道工序,然后是成品做工,也是四个环节,穿绞和网伞、印花和切纸、扶伞和烤伞,熬油和晃伞,四项工种50道工序。
伞骨是分为衬子和托子,大小,是否牢固,是否耐用很大程度取决于此。批子是支撑伞面的架子,衬子就是套在手柄上撑开合拢伞的活动圆环。每个批子都得从头开始。首先是选料,得选两年以上的楠竹,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然后根据不同大小的伞下料,这个环节的工人就开始刨节、刮箐、划墨、划、削、刨槽。这个环节决定了伞的质量,是否好用,撑开后是否圆满等。
伞既然是用于挡雨,自身的防水就非常重要,纸质伞面如何防水,油纸伞一直坚持用桐油。桐油曾经是中国南方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天然防水剂,曾被广泛用于造船、制作木盆木桶,结实耐用,还可以防虫蛀。
历史渊源
据传,春秋时期,伞由鲁班之妻云氏发明:"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是在造纸术发明后,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制伞业十分普遍。《白蛇传》中,一把油纸伞成为许仙和白素贞传情的工具。
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仍保留着古老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纸伞已在泸州城乡广泛运用,且其制作工匠之多,工艺水平之高,使用者之众,却是有案可稽的。
据泸州史学界的广泛说法:分水岭油纸伞工艺的使用和传承,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制作历史起码四百年以上。
20世纪40、50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特别是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期,泸州境内共有大小油纸伞生产厂家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分水、一个弥陀、小市等地,年产纸伞2000万把。历史上泸州主要以制作雨具的"大红伞"为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的普及,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以前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纷纷转行。至90年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进行生产。
2008年至2017年,分水油纸伞参与的各种展演、展示活动200多次。
2010年,进行了油纸伞制作技艺进校园活动,并逐步在校园推广,组织、组办各学校传承教学活动。
2010年,开始创办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并逐步完善。每年为三次传习教学活动,每次为期1个月。另外不定期短时间开展传习活动。
2010年至2017年,开展大小活动50余次,参与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活动人员1200余人,为油纸伞制作技艺培养学徒118人。
生产情况
2018年,分水油纸伞年销量超过10万把,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油纸伞产业让30多个贫困家庭走上脱贫增收的小康路。
产品荣誉
2006年9月,分水油纸伞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3月,分水油纸伞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3月,分水油纸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美"牌分水油纸伞在四川省旅游产品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优秀奖。
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分水油纸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分水油纸伞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竹材:产地范围内三年以上楠竹和两年以上无水槽水竹。
2.木材:符合国家林木管理规定的岩桐木、松木、香樟木。
3.纸张:枸树树皮制成的手工棉纸。
4.桐油:产地范围内生产的桐油。
5.绵线:适用制伞的彩色绵线。
二、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选料→伞件制作→组装→穿绞、网伞→扶伞、烤伞→上油。
2.工艺要点:
(1)伞件制作:
①伞骨:伞批宽度均匀、伞批槽破皮不穿孔。伞衬齐头,钻孔匀称,削切斜面。
②伞托:等分开槽,水中浸泡≥24小时。
③伞杆:采用水竹中节,跳子富有弹性。
④伞面印制:石印、手绘、夹叶等。
(2)组装:伞骨、伞托、伞杆等组装成伞架。
(3)网伞:分批均匀,网距适中。
(4)穿绞:满穿或半穿。
(5)扶伞:湿纸不起皂泡,花纸对口。
(6)扎伞:扣扎顺畅。
(7)烤伞: 70℃至80℃烤20小时至24小时。
(8)上油:熟制桐油,手工晃油。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凹陷式裱褙伞面,图案古典,色彩鲜艳油亮,透光好。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 标
防雨性能
伞撑开,在每小时8-15mm的中等雨量下,连续冲刷12小时,不软件,不发白,不脱骨。
耐热
在40℃~43℃阳光曝晒6h不变形,不粘连,纸裂程度不超过5毫米且不超过3处。
抗风性
逆风放于风速8-13.8m/秒的六级风下逆吹6h,风门不坏,伞柄不断,伞批不起顶。
无故障连续开关次数
收撑4000次,不起顶,不冲槽,不断线。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分水油纸伞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现辖行政区域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分水油纸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泸江府函〔2013〕16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501/T02~03-2012《分水油纸伞》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于2023-06-17 at 08:33 沙发
分水油纸伞的基本介绍
泸州分水油纸伞厂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距离泸州市城区35公里。位于长江南岸,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云贵川渝四省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位于合江佛宝,贵州赤水,重庆四面山旅游金三角门户。分水油纸伞厂的油纸伞制作历史悠久,现在难以考证,但至少在明清两代,此地已广泛制作和使用油纸伞了。
产品特点
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j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
2、保留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誉为“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传承性。
3、制作工艺特殊,继续保留湿糊伞技术与特殊的熟桐油配方,伞面经久耐用具有雨具功能,把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历史民俗
据说清朝后期太平天国的时候,在乐山大渡河过河的船上,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人,好像是由大渡河上游下山来的,他长途跋涉,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上印有“泸州制”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发现,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疑他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奔告官府,衙役追来捕捉,但此人已杳无踪迹了。这个故事迅速传遍国内,人们都说泸州红伞能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使用、保佑自己或馈赠亲友。
鉴别真假
首先,产地是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分水油纸伞厂,全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其次,每把伞上都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再次,每把伞的包装盒上都有泸州分水油纸伞这一工艺的国家级法定传承人毕六富先生的人头像作为商标。
最后,如还不知,可以与泸州市文化局联系。
分水油纸伞的获奖荣誉
分水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油纸伞第一镇候选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