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堆花绣-苗族刺绣【贵州特产】【黔东南州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3-23 20:48   405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苗族堆花绣-苗族刺绣【贵州特产】【黔东南州特产】

苗族堆花绣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堆花绣(简称堆锈),它是苗族服装上的主要饰品,分布在凯里清水江沿岸的翁项、地午、凯棠、九寨、板溪等30个多村寨。

查翁项青杠寨的李巫冷(杨昌贵的妻子)有几套不同时期、不同堆花绣为花饰的苗族服饰。据她介绍,其中有一套服饰的绣片从高祖太杨巫类传给曾祖太潘巫娜,再传祖太杨巫口,传母亲杨巫欧,现在传到她的手头,她现在60余岁。花绣翻用了几次,衣服换了几代。历经二百年左右。从她的服饰来看,服饰有两大类,一类为堆花绣服饰,一类为打籽绣服饰,它们的花纹有共同的起源,又有不同的发展。开始都以织锦为基础,有些部位兼刺绣,每块花片的边缘都用一道或两道三角形图案加以装饰,民间俗称“狗牙瓣”,后来发展为三角形,形成现在精美的堆花绣。

堆花绣服饰系交襟型中的一种,因其呈- 色、紫红色、或黑色,在文献中把这种服饰的苗族人称黑苗。服装大袖,大领交襟右衽。一般长60厘米,宽70厘米,前衣左右摆各长130厘米,宽30厘米。袖长25厘米,宽23厘米。穿时交襟于胸,左襟压右襟,两摆交叉成三角形。衣长平直,不收腰身。裙系中长百褶裙,苗语称“库里”,长60厘米,展宽1160厘米。花饰袖、领、襟及裙脚等部位。

苗族堆花绣,用棉花、蚕丝、绸缎、绫子、染料、兰靛、白芨、蘑芋、苦楝树、栋青树棉花用于纺纱织布;蚕丝用于织锦织绫、刺绣;白芨、磨芋因其有粘性、透明无色,锤烂熬水,用于浆布壳、绫片,使其硬化;兰靛用于泡染布和线,使其呈- 色;苦楝树用根、茎,栋青树用叶,混合熬水,泡染- 色布呈紫红色。

此外,堆花绣制作还要剪纸做模本,要编织线和缠丝作装饰。剪纸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前辈一代传一代的传统剪纸;另一种是当代人对古歌、传说和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感受,创作出有时代意义的剪纸。

编织线的加工是在编织架上用手工编织而成。编织架用木棒、木板做成园椎体式的木架,也有用水桶代替。编织时,用一棵白或红的棉线和八棵不同色彩深兰色的丝线掐成一束,一头固定在园锥体头上,另一头分别缠在九个竹钩上,竹钩各吊一颗烧就的泥团,把线拉直,分别排列在园形或半园形的底盘 ,棉线在中,丝线分别在两边,一边四棵。编织者用手工编织成带,带中间现出一串白或红的园点,这种带叫“嗄给兰”(蛙蛋带)。主要用于堆花绣片组合时接头的装饰。

缠丝线加工用两棵白线缠绕而成。加工时,用一棵较粗的白棉线,一棵较细的白丝线,两棵线一起固定在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上,使其呈垂吊式。蚕丝的另一头缠在一棵能转动的竹筒上成线圈,固定在较高的墙上,白棉线的另一头缠在一根竹钩上成线团。制作者手握竹钩不断向一个方向搓转,白丝线跟着白棉线搓转的方向不断向上缠绕,呈具弹性的线,要求缠紧,既不漏缝,也不重叠,这种线叫“猴纳”(缠丝线)。主要用于打籽绣或两针绣的边缘,具有镶边或锁边的效果。

苗族堆花绣的制作程序是:1、选定剪纸内容。传统服饰以图案内容取名,如绣鸟的称“鸟服”;绣鱼的称“鱼”服,因此,选定剪纸内容很重要。2、选定色调。堆花绣的色调现在存俗的三种,即兰色调、褐色调和黑色调,都附在紫红色的衣服底布上,给人的直觉有很大的差别。

堆花绣制作时,先将剪纸考背(或钉)在绣布上,然后按剪纸图案绣制。堆花绣和其它针绣的根本差别在于用一个一个立体三角形堆压成图案,而不是用针线绣出图案故称其为堆花绣。立体的三角形都是用绫子折成,一幅堆花绣品要用上千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就象一条鱼的外表要由上千片鳞甲组合而成一样。一幅堆花绣品能变化出很多图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1)一折直角三角形。将绫子剪成条,一般宽0.5厘米,长1厘米,然后从绫条的一边将两角向内对称平折成为直角三角形。它是堆花绣的基本元素。(2)双折斜三角形。用直角三角形对折而成,主要有用于形体的边界线、排列成锯齿一般,如鱼、鸟等图案的轮廊线即用此表现,角向外,底边向内,使画面图纹协调而又轮廓清晰。(3)双层一折三角形。用白、黄或红等色的三角绫片插进一个直角三角形里面,让其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显露出来,成为白、黄或红等色的线段,主要用于堆花绣片 的装饰。(4)双层双折三角形。用白、黄或红等色的绫片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深色的直角三角形叠压在一起,让其顶角边亮出交角的边线来。主要用于堆花画面三角的装饰,突出三角形排列的走向,也起到画面满天星的效果,既丰富了色彩,又丰富了画面内涵,有的如山头,有的象飞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5)双层交角三角形。即用一条白、黄或红等色的绫片,或金纸、银纸折成四方形,然后用一个直角三角形叠压上去,使其在直角三角形顶角的两侧各露出一个相交的小三角形。主要用于画面满天星的效果,就象油画中的点彩,丰富画面的色调。这五种三角形,用在什么地方,必须服从整幅画面的内容安排,即制作者构思的画面。剪纸,只是主要图案的剪纸,如一条鱼、一只鸟图案的剪纸,其它部位没有剪纸,靠制作者边制作边创造,就象画家使用颜色一样,画稿定下以后,色彩、笔法,还靠作者在绘制中去发挥。因此,同用一幅剪纸,几个人制作出来的成品效果截然不同。

每一块堆花绣品,在主题图案如鸟或鱼以外还有很宽的空间,这个空间通常用三角形叠压成四边形图纹排列填充。四方形的构成是先用一个直角三角形钉上以后,再叠压两个相连对称的三角形,就成了第一个四方形。以此法连续叠压下去,就获得了工整、均衡、大小一致的四方形画面。画面的效果就象抹掉了花的一饼向日葵,每颗四方形就象每一颗花籽一样横纵整齐排列在绣布上,工整、规律、紧密,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堆花绣画面装饰性强,立体感强,象浮雕一样。完整的堆花绣工艺品,主要运用三角形绫片的堆压制作外,还溶合了传统的打籽绣、两针绣和排绣。

排绣即用针刺绣,将线平行排列即是。在堆花绣中的鱼头,鸟尾等图案,就用彩线的排绣手法来完成。这样加强鱼或鸟的形象,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效果。

打籽绣即插一针结一个疙瘩,故称“疙瘩绣”,苗语叫“曲谋调”。每颗疙瘩都象刚露头的蘑菇一样,有头有脚,整整齐齐排满画面。它的制作是在轮廓线内,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填满。两针绣苗语称“挽谋调”。它同时用两棵线刺绣,一棵正线,一棵副线。用正线挽成一个一个“S”形的线圈,用副线钉牢每个“S”形的两头,这样连续而紧密的排列成图案画面。打籽绣和两针绣的针法细,可以自由跟着各种剪纸的笔划绣制。打籽绣和两针绣都在剪纸笔划的边沿用“猴纳”(缠丝线)镶边,或称锁边,使图案完整而立体。它和堆花绣结合运用,更加突出了堆花绣的特色。

堆花绣由一个个三角形构成画面,画面工整、规律、立体,象浮雕一样。适于表现几何图案,表现抽象和含蓄的形体画面。打籽绣和两针绣不受形式约束,能灵活运用于各种花纹、变形图案,如卷枝、云纹图案。千百年来,苗族妇女继承传统而又不断创造发展,使堆花绣达到举世无双的独特和秀美的境地。堆花绣和打籽绣结合运用,更能体现了技艺精湛和丰富文化内涵。大面积的堆花绣突出画面工整、严紧、均衡、立体、华贵,用几何形图案,表现主题画比较含蓄、抽象、意境深刻。局部兼用打籽绣和两针绣,使色彩鲜艳,主题画活泼、突出和具体。传统堆花绣中的鱼、鸟、浮萍、螃蟹、山、花,传说中认为鱼、螃蟹、浮萍象征着河流、田园;鸟、山、花象征树林、山地。

堆花绣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堆花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苗族的历史,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记载了迁徙,记载了战争,记载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人类和万物,因此,它是历史的“活化石”。苗族妇女凭自己的聪明智慧、审美观点,对历史的过去,对现实中的自然景物,人文地理,用自身掌握的熟练的堆花绣技术充分表现出来。她们想象力丰富,创造能力强,不受现实自然的约束,表现万物时敢于大胆夸张变形,可以人物动物化,可以动物人格化,可以直接性表达内容,可以象征性表达内容,装饰性强,色彩丰富,构图完美,线条流畅,是民间美术借鉴最好的形式。现在许多堆花绣能手成为民间美术创作能手,许多民间美术作者经常到民间刺绣中去吸收营养,以求丰富自己美术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苗族妇女在传承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精美的堆花绣艺术。只用一个三角形的变化,使画面丰富多彩,它能使花鸟虫鱼、人物故事有机地融合一起,形成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的完美艺术品。在2006年“多彩贵州”能工巧匠比赛中,翁项的堆花绣工艺获得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级一等奖,获得贵州省二等奖。

信息来源:省非遗中心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237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