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鼓书【 山西特产】【 长治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1-03 16:21   581 views 人阅读  2 条评论

武乡鼓书山西特产】【 长治特产】

武乡鼓书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乡鼓书也称鼓儿词、武乡调,起源于武乡,流行于上党地区,由宋金鼓词演变而来。清代乾隆初年,武乡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技艺。后来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丰富和改革。武乡鼓书的早期演唱形式是桌上放一只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键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

清道光年间,盲艺人们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道士的化缘调,充实了原有曲牌,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咸丰年间,盲艺人们又吸收了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地方戏曲的特色,唱腔、曲调和板式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清末民初,盲艺人段小五又创新增加了起板、二性、垛板、截板,并将抢板改造成紧抢板和慢抢板,使鼓儿词的形式更丰富更完善。后来,又有人创造了由鼓儿词转唱成戏曲的“转板”。击乐伴奏,除了原有的书鼓、书板外,增加了大锣、大钗、镗锣、小铮、梆子等,但都由一人操作,手脚并用,整套锣鼓节奏紧、尺寸严、气氛红火,至此使鼓儿词的唱腔、板式基本定型。

武乡鼓书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结构,有鼓儿词、柳调两种曲调,一般相间使用,有时只用其中一种。鼓儿词唱腔以大板为主要板式,另外有抢板、散板、哭板等。

武乡鼓书以坐唱为主,在演唱长篇书时,由多人分任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以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来表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演唱者分操乐器伴奏,弦乐有京胡、二把、胡胡、月琴等四大件。人数再多时可加三弦、二胡、中胡等。

武乡鼓书传统书目丰富,长篇书目有《五女兴唐传》、《金鞭记》等三十余部;中篇有《杨七郎打擂》、《高文举宿花亭》等四十余部;小段有《小二姐做梦》、《小两口争灯》、《穷汉过年》、《皇历迷》等八十多段。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185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1.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长】 @回复

    武乡鼓书
    夸武乡鼓书
    武乡鼓书全集
    武乡鼓书全集长8古书
    武乡鼓书全集长8鼓书

  2.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长】 @回复

    武乡鼓书起源于武乡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各流派的演唱风格不同,又可分为武乡琴书、武乡大鼓、武乡快板书等三个小曲种。它流行于武乡、襄垣、榆社、左权、太谷、榆次等县,是山西省的主要曲种之一。“鼓书”的前身是“瞽儿腔”,“瞽儿腔”是由“骨板书”演变而成的,是宋鼓子词的后裔,。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叫法有:骨板书、干板书、快板书、瞽儿腔、八角鼓书、鼓儿书、武乡大板书、武乡琴书和武乡鼓书等。骨板书的形成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演变成瞽儿腔的演唱形式约有四百多年历史,1805年形成八角鼓书的演唱形式至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 武乡鼓书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艺人们演唱时用的是武乡方言,富有乡土特色.演唱方式可以单人演唱,也可集体坐唱、伴唱、合唱。唱腔风趣幽默,粗犷流利,属于板腔体结构。板式主要以“柳调”为主,另有垛板、哭板、散板、簧板等,可以穿插使用。其中以起板(又名哼腔)最有特色,最能表现乡土气息。传统书目有《五女兴唐传》、《呼家将》、《包公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