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和馇子-酸汤子图片【辽宁特产】【鞍山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3-15 11:04   259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酸汤子和馇子-酸汤子图片【辽宁特产】【鞍山特产】

县内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是各族群众的主食。尤其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传统食品酸汤子和馇子,是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主食。

我国辽宁省丹东市的一种小吃,最早是满族人发明的,是酸汤子的副产品,用玉米面加工的圆形面条,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酸适口。

1 原料发酵

将玉米籽粒过筛除去尘土、砂石及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缸中加进清水(水淹没玉米3~5cm),在温室浸泡发酵。7~8天后,玉米籽粒便发酵变酸,水面上出现白色泡沫,用于碾压籽粒,种皮易剥皮,表明发酵好了。

2 磨浆过滤

将发酵好的玉米从缸中捞出,用清水冲洗2~3遍,去掉酸味,刷净水磨,装上发酵好的玉米进行湿磨。磨下的水面粉浆,用纱布进行过滤,滤掉玉米皮。将玉米淀粉浆放在缸中,待澄清沉淀后,去掉浮在上面的清水,就可以作为馇子面(也叫汤子面)。

3 晾晒

经水磨过滤后的面,可以直接做成面,也可以将面坨辧成小块,放在平板上,在阳光下晾晒,而后尔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保管。

4 馇子制作

它是发酵玉米淀粉面制成的面条食品,加工方法不同于擀面条,一般小量食用是用(汤子套)套在手指上,如果加工出售的话,可用小型绞肉机进行改装,换上个孔片,使面从绞肉机中挤出成条状,漏到锅中,经开水煮熟,再挑到冷水中降温,降温后可直接装盘出售,也可晾晒,干后再出售。

此物可下汤、可炒食,吃法简单,食用方便,价钱很低(每500克1.50元),既经济又实惠,实在是您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用玉米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馇子,营养丰富、味酸适口。   1 原料发酵   将玉米籽粒过筛除去尘土、砂石及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缸中加进清水(水淹没玉米3~5cm),在温室浸泡发酵。7~8天后,玉米籽粒便发酵变酸,水面上出现白色泡沫,用于碾压籽粒,种皮易剥皮,表明发酵好了。   2 磨浆过滤  将发酵好的玉米从缸中捞出,用清水冲洗2~3遍,去掉酸味,刷净水磨,装上发酵好的玉米进行湿磨。磨下的水面粉浆,用纱布进行过滤,滤掉玉米皮。将玉米淀粉浆放在缸中,待澄清沉淀后,去掉浮在上面的清水,就可以作为馇子面(也叫汤子面)。   3 晾晒  经水磨过滤后的面,可以直接做成面,也可以将面坨辧成小块,放在平板上,在阳光下晾晒,而后尔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保管。   4 馇子制作   它是发酵玉米淀粉面制成的面条食品,加工方法不同于擀面条,一般小量食用是用(汤子套)套在手指上,如果加工出售的话,可用小型绞肉机进行改装,换上个孔片,使面从绞肉机中挤出成条状,漏到锅中,经开水煮熟,再挑到冷水中降温,降温后可直接装盘出售,也可晾晒,干后再出售。

满族祖居白山黑水之间,长期以农、林、渔、猎为业,生产力很低,因此对满族饮食习惯有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至今本溪地区的满族人民仍待留着比较完整的饮食风俗习惯。
在满族人民生活当中主食最喜爱的粟类即小粒米,一般为粘米,如糜子(大黄米)、粘谷(小黄米)稗子、谷子(小米)等。其中尤其爱吃的是大黄米、小黄米等粘食品。如粘粒糕、油炸糕、粘饼子、粘豆包、豆面折子、苏叶饼、牛舌饼、宛砣子、菠萝叶饼、发糕等。这当推是满族人最为传统的风味食品。
炒面和炒米也是本溪地区满族的传统食品。炒面和炒米都是满族人方便的劳动工作的间食,也是儿童们的零食。

酸汤子,这也是满族人民传统风味食品,这种食品由本溪地区兴起,延长至宽甸、新宾、通化,直至长白山一带地区的主食,后来不但满族人喜爱吃,而且汉族等民族也都吃起来了。

在满族人食用的副食品中尤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杀猪时最讲究的是吃血肠,因此流传一句话是“忙不忙,吃血肠”。吃猪肉时不炒菜,而是大锅熟肉块,放菜也就是切一些酸菜,用盆或大碗满满盛上围坐在一块吃。所谓的片肘花,至今是传统的做法。至于后来的扒肘、焖肘等均为近代厨师传来的。
在辽宁的东部,有一种特别的饮食,那就是酸汤子,这种食品由本溪地区兴起,延长至宽甸、新宾、通化,直至长白山一带地区的主食,后来不但满族人喜爱吃,而且汉族等民族也都吃起来了。不过可不是谁都能品味了的哟。

酸汤子的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它的做法是把玉米在水里浸泡一星期左右,之后用磨磨成水面,再用细纹布袋将水面里的粗渣子过滤掉,然后把过滤后剩下的细面放在缸里进行发酵,到有点酸味的时候捞出来,就变成汤面了。

酸汤子是在辽东地区的满族长期食用的一种风味食品。玉米简单做法就是大楂子和贴玉米饼子,汤子面的做法比较麻烦,所以只有勤快人家才做汤子面。

现在做酸汤子来调剂生活或者品偿风味了。酸汤子制作过程:

先烧开半锅水,再把汤面搓成几团放到水里轻微煮一下,捞出来,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先炸锅(爆锅)哧汤,汤开后,将汤子面放在双手里,将汤子套(一薄铁片卷成一小铁筒,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手指略细)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将面用力挤到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面全挤完后再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类蔬菜,加盐和调料煮熟。不过,要想得到又长又匀的汤子也是一个技术哟。

现在这酸汤子不仅在满族的庄户人家能吃到,到城里的满族风味饭店里也可以点到这种食品。吃惯了大鱼大肉,冷不丁吃顿酸汤子再就点小咸菜或者青菜什么的,还真对味。吃下的是金黄的面条,吃出的是多彩的生活。

米叉子(音cha)-原料和制法与酸汤子略同,只是将发酵后磨成的水面滤渣后再经沉淀,上层为淀粉,下层则为馇子面,用手工或模具制成筷头粗细条状,可煮、可炒。

 

酸汤子

 

酸香,爽滑,筋道,具有浓厚的东北特色.

制作方法:

(1)将黄大馇子入坛子,倒入50℃温水,盖上盖子,置于15度以上的地方,浸泡7天,水要没过大馇子(秋冬7天,春夏4天),7天后用净水冲去发酵的异味,用石磨或者搅拌机磨碎,装入纱布袋子中用石头或者其他干净的重物压上,除去水分。

(2)将压好的面汤子加少量的水调匀(不可过稀成糊),制成团,倒入80℃的热水中烫2分钟(烫的时间不可过长,烫去发酵的酸味即可),然后将烫好的面汤子捞出入盆,再加适量的水和均匀(比糊稠,但不是面团,可以挤出来的程度即可),然后放入酸汤子器皿中(该器皿类似压挂面机子,下面有很多孔,将和好的面汤子放入后可压出细条,少量制作可用裱花嘴或者漏勺),挤在开水中成条即可。

 

(3)锅下色拉油,六成热时下农家酱,中火爆香,放入炒好打碎的鸡蛋,加入葱花,放上香菜,调成酱,随酸汤子、黄瓜条、大葱条一起上桌即可。

汤子就是玉米面条。玉米面发酵了,做成黄黄的一团团的汤面子。过年时候尤其要吃,因为这段时间吃的比较油腻,间或吃一点汤子调剂一下。

 

大铁锅,放半锅水,烧开了以后,把一半的汤面子烫熟,活好后放一小团在手心,拇指上戴一汤套儿,哧溜一声,一条长长的面条就甩到沸水里面去。所以锅一定要大,否则施展不开,面条也不够长。

 

汤子是微酸的,汤子条滑滑的,带有玉米的清甜味道。我妈和我二姨特别喜欢吃,每次都高高兴兴得就着咸菜吃好几碗。我们小时候不喜欢吃酸,妈妈就把汤子做成馇子,烩了吃。

 

馇子是汤子的弟弟,是一种更普遍的小吃,因为市面上有卖现成的馇子条,买一袋回来,加肉丝、白菜丝炒着吃就可以了。味道清淡,多吃不腻,老少皆宜。

 

馇子的制作过程似乎并不复杂,但说简单也不简单。

首先要“泡粉子”,就是将籽粒饱满的苞米粒选出来,放到水缸的较大的容器里用水浸泡,根据气温情况确定浸泡天数,一般都要经过五到二十天的浸泡,然后用大笊篱从水里捞出来洗净。其次是再将这些浸泡洗净的苞米粒送到石磨上磨,这个磨的过程俗语称为“推粉子”。“推”出来的“粉子”其实是连汤带水的“浆水面”,再经过叫做“摆粉子”的过滤过程。“摆粉子”是道费气力的人工过程,要把浆水面装到白棉布的湿布袋里,放到装了大半截水的水缸或者别的什么容器里来回摆动,让细致的面粉从口袋里过滤出来,剩在口袋里的所谓“粗头”就是弃置不用的下脚料。这过滤出来的细面要留在容器里沉淀,两三小时后,将容器里的清水取出来,沉淀物上放上绨布,绨布上加盖草木灰等吸水性强的东西,是沉淀物“起干”,就是“沉粉子”了。相对来说,“起粉子”最为简单,不过是将绨布上的吸水物取下来,将绨布揭开,取出沉淀物上层的那层金黄色的“馇面子”,那些沉淀在下层的那些白色的就是馇子制作过程中的另一种产品——粉子。馇面子才是馇子制作的原料。接下来就是“打芡子”,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馇面子炒熟,与余下的生馇面子揉搓和均,并成粗大的条状。最后的一步规定动作才是“压馇子”:将“馇床子”架到沸水锅上方,将馇子面放入馇床子的投料口上,只需一人轻轻按压馇床子的手柄,筷头粗细的馇子就如同面条一样地馇床子底下的筛孔里连绵而出,并沉落沸水中,但只一会功夫,那些煮熟的馇子条就漂浮在沸水上面,用笊篱将漂浮的馇子条从沸水中捞出来就是可以在加工进口的主食了。

上好的馇子是金黄而带有光亮的,馇子条细长而圆滑,有些微微的酸,但那些深黄泛白的不是添加的色素就是存放时间过长;那些馇条呈短、粗、胖状态的馇子即使不是过滤布纹理过粗而使馇子面杂质过多,就是偷工减料制作不精细。

馇子的加工进口跟面条相似,可炒,可煮,可拌,但一般都是先将馇子条用沸水焯一下,然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炒,只需爆锅,添水少许,将焯好的馇子倒入热锅,轻翻几下,即可出锅,但最好是再配上高汤一碗佐食。东港市大孤山人把炒馇子叫做“扒拉馇子”,意思就是将馇子倒在爆好了的锅里,只用刀铲子那么轻轻地扒拉几下就得。还把这“扒拉馇子”与他们那里的锅烙、豆腐脑相提并论为“大孤山小吃三绝”。不过,那大孤山的馇子不知是水好,还是制作精细,那味道真的是“好吃没商量”。

煮,其实就是跟做热汤面一样,俗称是“汤馇子”。汤馇子的味道不在馇子,而在汤上。一锅汤水烧得滚热了,才下馇子。汤,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滚热的汤水加上肉丝就是荤的,加上小白菜、菠菜、韭菜等蔬菜就是素的。最好的就是加上海鲜汤,如果有蚬子、扇贝、对虾仁、文蛤、海蛎子、小人蚬、蛏子、蟹子肉等海鲜,那一锅馇子就鲜灵得美不胜收,让你“吃一会常想着”,而且想起来就会流出哈喇子的。如果吃海鲜涮锅,那最好的主食就是在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要上一袋馇子,放入锅底,待小锅里的汤水滚热时,盛出馇子,热乎乎地喝上一小碗,那滋味定然让你叫绝。不信,你试试看看。

拌,更简单,就是把焯好的馇子,随意加入酱油、葱花、香菜、精盐、味素,用筷子拌匀即可取食,这种吃法简便快捷,但似乎更见馇子的真味。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231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