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薄饼【广东特产】【梅州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3-03 23:07   271 views 人阅读  1 条评论

百侯薄饼【广东特产】【梅州特产

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

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百侯薄饼。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百侯薄饼亦起源于中原,实在是一种巧合。此点式被称为“锦囊藏宝”。

相传大埔县百侯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小孩,至十多岁仍未出街入市。百侯镇逢农历三、六、九为墟日。其时,百侯镇只有一个窄窄的街道。全街不过百十余间两至三层的低矮店铺。店铺面前挂着凉棚布。墟日,赶墟的人群在这里摩肩接踵,显得热闹而嘈杂。当时,那穷苦小孩缠着大人要去赴墟。走至凉棚底下一个小吃摊,小吃摊里传出“嘭嘭嘭”打薄饼皮的声音,而一条条似手帕包裹、卷成筒状的薄饼散发着香味,让人好不口馋,小孩嚷着问大人:“手帕包着的是什么?”大人买不起,只得哄骗小孩:“手帕包着拉杂。”那小孩长大后,事业有成,但孩提时的经历记忆犹新,于是写了一首诗自嘲:

忆我髫龄未出巢,爷娘携带往街跑。

未知薄饼何堪味,笑问帕中何物包?

百侯薄饼并非常见的圆形月饼、老公饼、老婆饼,而是用精面粉特制的薄膜卷馅而成条状食品,馅料由香菇、虾仁、肉泥、豆腐干、熟豆芽等混合而成。熟后的薄饼色泽淡黄,浓香扑鼻,滑嫩爽口,为大埔县百侯镇的驰名小吃。

其制作方法:

一是用面粉制作成饼皮,即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黏结后,用手抓起一团,快速地砸在用炉火加热的专用平面锅上,烤熟时饼薄如纸,即夹起放在盘里。

二是制作里面的馅料。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刚夹起的饼皮里裹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耐人寻味。

百侯薄饼的基本介绍

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百侯薄饼这种客家风味小吃不但在百侯,而在大埔县城等地的宾馆、酒楼、食府以至街头大排档、道旁小食摊均有此小吃。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食品的增加,人们对小吃要求已有所不同,不少酒楼、宾馆已将百侯薄饼“袖珍化”了,有的将一条薄饼切成二段而吃。不少离乡赤子,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后,都要品尝品尝此风味食品。百侯薄饼作为大埔境内特有的风味小吃被载入新编的《大埔县志》。

营养价值

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芽富含极易被人体吸收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水,可以防止雀斑、黑斑,使皮肤变白。冬天服用可以预防冷感和脸色变紫。鱿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总的来说百侯薄饼即是可口美味,也是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

产品特点

百侯薄饼皮韧馅香,口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形状似手帕包裹、卷成筒状。

历史民俗

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百侯薄饼。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百侯薄饼亦起源于中原,实在是一种巧合。此点式被称为“锦囊藏宝”。

百侯薄饼的制作方法

百侯薄饼是用精面粉,瘦猪肉、香菇虾米,豆腐干,猪脚汤、蒜白等烘制而成。

一、制作薄饼皮

薄饼师傅必须在圆形木盆里把上等面粉加上少许盐水用力揉搓,将面粉和成面粉团,每次面粉用量1至2公斤为宜。揉搓至软韧粘结后,用手抓起面粉团,重重地摔在木盆里,发出“嘭嘭嘭”的响声。如此反反复复进行百十次,让饼皮粘柔、软韧。然后抓起一团,快速地涂擦在生有熊熊炉火的专用平底铁镬上,叠成一块块圆形薄饼皮,饼皮薄如纸,透明晶亮。

二、制作馅料

馅料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豆芽、鱿鱼、香菇、虾仁等为主料。将料切好、配好后,选用适量食油下镬,加上蒜白,用潮汕产特级鱼露炒香后,将以上混合在一起的主料放入镬内炆至熟透后即包进叠有二至三张的饼皮内,捆实后外搽辣酱,洒上胡椒粉,放入盘中趁热端给顾客。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226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1.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长】 @回复

    百侯镇
    百侯
    侯明昊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