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腔【安徽特产】【池州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2-07 17:26   470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青阳腔【安徽特产】【池州特产

青阳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阳腔,古典新曲剧种。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记载:“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变为乐平、为徽、青阳。”产生于安徽青阳地区。明嘉靖至万历(1522~1619年)年间,青阳腔随徽商经水陆两路带进赣北落地生根,分布于都昌、湖口、星子、彭泽、瑞昌。同时,由北向南推进,流传南昌、吉安、抚州、赣州等地。

青阳腔入赣后班社如林,深受江西城乡观众喜爱。当时湖口、都昌、彭泽比较有名的班社有建于清道光四年的湖口秀兰班,同治三年的湖口老秀兰班,光绪三十年的湖口中秀兰班、福秀兰班,民国七年都昌的菜子班,民国十三年彭泽的高腔开堂坐唱班等。

青阳腔剧目由南戏、明传奇和弋阳腔连台大戏所构成。可分为三大部分:(1)整本戏部分:包括“三国戏”“岳飞戏”“水浒戏”“封神戏”“征东戏”“征西戏”“目连戏”等连台本戏。(2)传奇戏部分:它包括南戏五大传奇中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琵琶记》和明传奇戏《瓦盆记》《仙姬记》《台卿集》《十义记》《黄金印》《红梅阁》《龙凤剑》《香毬记》《蝴蝶梦》《双杯记》《三跳涧》等。(3)杂出小戏部分:它有《张三借靴》《十八扯》《贵妃醉酒》《三怕老婆》《漆匠嫁女》《观音送子》《鲁班贺屋》《大赐福》等。这些剧目除杂出小戏部分外,90%以上都见诸《远山堂曲品》《词林一枝》《八能奏绵》《玉谷调簧》《摘锦奇音》《万曲长春》等著录。

青阳腔音乐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改调歌之”“向无曲谱、只沿土俗”的声腔特点,也属南北曲系统,以曲牌联套与板式变化相结合而构成。充分运用青阳腔“唱”的重要艺术手段,“改调歌之”“错用乡语”,并在弋阳腔加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滚调”。同时,它还在保持自己独特风格前提下,向其他戏曲剧种和民间音乐汲取营养,从而发展演变成既保持明代古朴奇特、声韵婉转、曲调高昂激越的原始风貌,又独具浓厚的赣北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的江西青阳腔音乐。

青阳腔演员行当为十角制,即一末(老生)、二净(大花脸)、三生(须生)、四旦(青衣)、五丑(小花脸)、六外(副末)、七小(小生)、八贴(花旦)、九老(老旦)、十杂(二花脸)。

青阳腔的伴奏、伴唱及闹台使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小渣、马锣、云锣、报鼓、堂鼓、大鼓等。

数百年来古老的青阳腔,一直保留在湖口、都昌、彭泽、星子、瑞昌一带广大农村,深藏不彰,1955年首次发现,1956年定名为赣北高腔, 1957年10月成立了都昌高腔剧团。1959年6月初,青阳腔艺人晋京在中国文联礼堂作汇报演出、激起首都戏剧界、音乐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1960年都昌高腔剧团并入江西省赣剧院,名为“赣剧青阳腔”。1961年以青阳腔谱唱的古典名剧《西厢记》倍受海内外人士欣赏,郭沫若、茅盾、巴金、艾思奇、熊佛西等名家纷纷赋诗以志。香港一位收藏家署名真汉题词赞道:“会真翻作石西厢,胜过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

当代著名艺人有曹梅卿、曹跃春、吴厚德、崔锦太、黎炳政、邹喜寿、殷武焕等。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194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