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影戏【浙江特产】【嘉兴特产】
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浙江省海宁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它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海宁皮影戏的曲调高亢、激昂,演出时有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伴奏,节奏明快悠扬,其唱词和道白为海宁方言,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2005年5月18日,海宁皮影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皮影戏(海宁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91。
海宁皮影戏起源于南宋时期,据海宁皮影戏艺人讲述:南宋建都临安不久,即有北方皮影艺人到临安瓦舍(即戏场)演出。海宁地近都城,皮影戏很快在境内传播,并与海宁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同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当时,达官贵人、上层人士在寿庆、喜期、丧吊宴会时,都会请艺人演出皮影戏。
清代光绪年间,海宁皮影戏一度衰落,艺人大多转务农业。不过他们仍在乡间传统节日和民间婚丧喜事中演出,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逐渐为乡闾喜爱,又趋繁荣。当时,蚕户们为求祈丰收,养蚕前由独家或几家合起来请皮影戏班演出,通宵达旦。演毕,由戏班揭银幕(桃花纸)贴于蚕匾,以示吉庆,再由蚕户给戏班桃花纸换上银幕,此谓蚕花戏习俗。海宁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而被称作“蚕花班”。海宁皮影戏流入民间后,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
清末民初,是海宁皮影戏又一个兴旺时期。20世纪30年代活动在海宁农村的皮影戏班有几十个之多,艺人达数百人,较为出名的有城北的邱兆兴、木香的陈玉林、路仲的张九元、辛江的沈金松、郭店的马廷丰、斜桥的郎家班和周王庙的魏家老班等十几副班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传统习俗的改变,海宁皮影戏又转入业余活动。
20世纪50年代,海宁皮影戏的剧目以神话、童话为主,景片照明废弃油灯改用电光,银幕也得到扩大。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海宁皮影戏一度停演。到1954年,海宁市仅存4个业余班团。
1980年,海宁市恢复皮影剧团,但操作人员不齐备,又后继乏人,业务也不景气,并于1982年停止演出。
20世纪90年代,斜桥镇70多岁的原郎家班艺人郎自立和附近的几位老同行一起组成了皮影戏演出班子,令海宁皮影戏东山再起。
唱腔特点
海宁皮影戏的声腔较为古老,南宋初期,皮影戏刚传入海宁时,唱腔比较简单,后来受昆腔和江南丝竹的影响,形成了海宁皮影戏独特的曲调,其曲调既高亢激昂,又优美抒情。它包括3个系统:一是乱弹,其高亢激越,一般用于开台戏和武打戏,用板胡、二胡伴奏为主,其主腔为“三五七”“文二凡”“武二凡”“文三凡”“武三凡”“回龙叫王龙”等;二是高腔,其柔美幽雅,一般用于抒情叙述的正本戏,用笛子、二胡伴奏,其声腔有“长腔”“日出扶桑”“深深下拜”上上楼”“十八板”“当头君官”等;三是曲牌,包括锣鼓,用于特定环境的专用乐曲,有“艳阳天”“太极阴阳”“祥云万道”“倒地煞”等。整个音乐曲牌曲调近百种,后仅保留了40余种。
人员分工
海宁皮影戏的演出班子在民间被称为“五人忙”,通常成员不过四五人,其中主演一个称为上手,负责操作皮影人偶,往往一人要扮演多个角色,其余人员均为演出时的助手,或为上手准备人偶,或为演唱伴奏、帮腔。
表演道具
海宁皮影戏的人像用羊皮或牛皮为材料,通过绘图、剪形、勾线、上色、缝制插签等工序制成,主要特点是:“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脸形圆活、单眼侧面、少夸张、近实像、富“人情”味;整体以单手、并足(侧身)为主,具有民族民间特色。海宁皮影戏影人的脸谱既接近于京剧,又不同于京剧。它按忠、奸、贤、义的不同性格,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来加以夸张、塑造。为了符合剧情发展,适应操作上的艺术需要,有时候同一个人物要换几次头面。
代表剧目
海宁皮影戏剧目丰富,大戏小戏、文戏武戏,有近300个剧目,其中许多剧目是其他剧种没有的,如《聚宝盆》《后玉婿蜒》等。海宁皮影戏的传统剧目一般分为武戏和文戏,内容大都为历史演义或神话传说,如《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榜》《说岳全传》《英烈传》《狄青平南》《双玉印》等。海宁皮影戏的剧目还有《麒麟送子》《天官赐术福》等程式小戏片段作为祝福喜庆的热场。
重要活动
2003年春节,海宁皮影戏在新西兰国际元宵节中进行了表演。
2015年11月26日,海宁皮影戏在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中进行了表演。
2017年9月,海宁皮影戏在第十一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嘉兴文化周活动中进行了表演。
2018年12月30日,海宁皮影戏在浙江援疆20周年暨浙阿文化交流文艺晚会中进行了表演。
2019年7月18日—19日,海宁皮影戏走进武义,举行了“山海协作·文化交融”海宁—武义文化走亲活动;同年年8月9日,海宁皮影戏剧目《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在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中进行了表演;同年11月5日,海宁皮影戏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进行了表演,上演了《闹龙宫》《龟与鹤》等经典剧目。
2020年11月3日,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文化走亲系列活动——“潮城海宁美丽北仑”海宁皮影戏文化走亲(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来到九峰幼儿园、滨海国际合作学校,为数百名师生进行了表演。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