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山东特产】【淄博特产】

 小吃大全   2023-07-05 13:07   264 views 人阅读  1 条评论

淄博陶瓷【山东特产】【淄博特产

淄博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近年来,“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货。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下面,我们分类简述。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现择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米珠类,又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如圆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钱”、豆型珠、帘子珠、建珠等10余种规格。擀珠类,形态和色泽都较特殊,工艺技术难度更大,以仿制各种名贵玉石为特色,有仿珊瑚珠、红玛瑙珠、松绿珠、猫眼珠、凤眼珠、猴珠、灯笼珠、料渣珠等等。管珠类,用拉制成细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径的粗细、切割的长短、管料的色彩各异,也有多种规格和色泽。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历史久远,花式规格丰富、产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类,长期以来一向是各民族各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装饰品。今已为国家规定应保证供应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兽是博山琉璃制传统小型儿童玩具之一。它以狮、虎、狗、马、牛、猴、羊等为题材,长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练,憨态可掬,头部特大,四足粗状,身背板平,艺人们戏称为“小板凳。”用色则大红大绿。也有一种体形较大,重达二三斤的,当地人称为“狮豹”。它色彩艳丽,形色生动,有民间狮舞之风貌,是传统料兽的代表作。博山传统料兽,民间文化特色浓郁,雅俗共赏,不仅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也素为国内外美术界、民间艺术界和民俗学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术琉璃品种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纹采下端带有小孔的花瓣、叶片和枝干,以细金属丝串缀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贵玉石雕刻的仿玛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叶片,是观赏性的装饰工艺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术琉璃传统品种之一。在刚成型的器物需要装饰花纹的部位,迅速粘上软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钳、剪、铁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叶或禽鸟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温箱内逐渐冷却即成。器形简洁流畅,花饰自然生动,可作为花瓶、花插、烟具、台灯座等,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普及性的琉璃工艺美术品。

套料刘花也称“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两层以上彩色琉璃高温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经退温冷却后,再用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用器表按设计的图案逐层精心雕磨,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色料,衬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层的图案花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最后再经抛光,整个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纹都晶莹滋润,宛若玉雕。器形虽多为壶、瓶、罐、坛、盘、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实用,是一种较为贵重的陈设工艺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独具特色的雕刻品种。

鸡肝石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种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鸡肝、纹如佳石而得名,特点是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有的如重峦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纤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实用品,又是古朴凝重、典雅大方的案头陈设艺术品,历来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并多次作为高层次工艺品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广受赞誉。

鸡油黄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淄博美术陶瓷淄博陶瓷与琉璃并称双珍,且历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称誉海内外的时间也长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雨点釉陶”产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着斑点而得名。如果用雨点釉陶器盛茶水,则斑点便象金星般熠熠发亮。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其后,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艺逐渐湮没失传,后人虽曾多次努力试验,但仍未恢复。本世纪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点瓷”自此扬名海内外。其技艺特点是:在点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银白色圆点,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映日视之,晶莹夺目,器形端庄凝重,古抽朴雅,有宋代遗韵。现在侯老艺人已谢世,幸喜绝技后继有人,博山美术陶瓷厂生产的雨点釉陶器有双龙瓶、天球瓶、柳叶瓶,以及盘、盏、茶具、文具、酒具等种,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淄博陶瓷的基本介绍

淄博是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历史悠久的淄博陶瓷,在美术陶瓷的生产方面,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象他们生产的新石器末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点釉”和“茶叶米釉”,至今仍被各国视为珍品。

产品特点

淄博的仿古陶瓷,工艺精湛,古朴逼真,令人称绝。淄博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淄博陶瓷艺人每次应邀出国进行艺术表演,所到之处,观众无不叹为观止。1980年,淄博陶瓷在日本和大阪展出时,日本陶瓷专家称赞道:“从雨点瓷到现代陶瓷艺术,淄博可以说是巧匠辈出,佳作如林。”

历史民俗

淄博是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地区从8000多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西周时,齐临淄城内已经设立制陶作坊。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开始生产瓷器,唐宋时期,制瓷技艺不断提高,瓷窑遍布各地,有名的瓷窑有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明清时期,博山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销售中心。建国后,淄博陶瓷开拓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瓷种,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现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等产品已经远销海内外70多个国家地区。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

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

中国财富陶瓷城一侧的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

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陶器制做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

前206—25年(西汉)

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陶塑,异军突起。

25—220年(东汉)

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

220—420年(三国·两晋)

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

534—550年(北朝·东魏)

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

550—577(北朝·北齐)

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贞观之治”后,淄川磁窑务(今磁村)窑场崛起。713年(开元元年)于村南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华严寺”。中期,以盛产黑釉瓷标新立异,并兼产青釉、酱色釉产品,创制茶叶未釉。晚期,各种色釉比较纯正,器类复杂,形制多样。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窑首创白釉瓷器,并采用高温绿斑彩装饰。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淄博地区的陶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窑场不断出现。颜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万山和淄川巩家坞、郝家村一带窑场相继兴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宁年间)

颜神店窑户集资于北岭村建窑神庙,窑业日盛。磁村窑以生产白釉瓷为主。烧窑燃料由柴改煤,装饰出现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

颜神店、坡地、万山、郝家村一带已发展成为主要陶瓷产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窑工艺技术进入鼎盛时期。烧成采用匣钵、碗笼、装饰首创二次烧成釉上彩、篦纹、粉杠、白釉黑花、纹胎及各种雕塑。颜神店窑业盛况空前,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堪与磁村窑场相媲美,所产青瓷印花和低温三彩釉独树一帜。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万山及颜神镇、八陡等地窑场在前代基础继续烧造传统产品。但器物一般都浑厚体重、装饰单调。以黑釉、白釉黑花器为多见。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区连年兵燹和天灾,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严重破坏。雨点瓷、茶叶末釉及前代优秀技艺均失传。著名的磁窑务窑场一厥不振。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陶瓷生产得到恢复发展。主要产地集中在颜神镇一带,规模较大的窑场有李家窑、北岭、山头、窑广、八陡、西河、福山等。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颜神镇窑业空前繁荣,“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聚集于此,八陡窑以生产琉璃瓦独擅其能。

1662年(明·天启二年)

西河窑场殊盛,有窑百座,产缸、盆、及黑釉碗等。业陶者在村东建窑神庙。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淄川大昆仑西山一带发现白釉石(白药石),继此颜神镇附近窑场用以制做白釉产品。

1652年(清·顺治九年)

颜神镇陶瓷业迅速恢复。镇内大街南、李家窑及山头、窑广、八陡等窑场日盛。

1662年(清·康熙元年)

颜神镇及周围十里乡村窑场四起,镇内窑货设市,山头、西河村窑货有市所,产品销周围数县,“百里之外乡村僻址有其纵迹”。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颜神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成书,对当地陶瓷、琉璃、煤炭生产作了较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历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叶先登篡《颜神镇志》成书,其“物产”篇对当地陶瓷记载颇细。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头河村(今渭头河村)孙氏建窑生产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厂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为当时7大窑场,产品各俱特色,争奇斗妍。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运输。

本年石金元在博山北岭村创办“义祥窑厂”,杨佃福在山头创办“福同德窑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于博山下河街(今博山-附近)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这是山东第一个官办窑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博山县成立商会,窑行、炉行为分会。

1909年(清·宣统元年)

山头窑匠侯兆良试成茶色、燎绿、燎蓝颜色釉。

1910年(清·宣统二年)

陶瓷艺人陈希龄在博山工艺传习所研制成功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博山工传习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后因受颜料所限未能推广。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陶瓷五大产区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位于淄博市中心文化广场。于2001年4月份在淄博市展览馆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投资改造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设计布展,是一个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销售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陶瓷博物馆。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颜山公园北路1号

门票

登记身份证免费游览

本文地址:http://xiaochi234.com/268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特产大全 小编整理。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小吃培训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1.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长】 @回复

    淄博陶瓷,淄博陶瓷网,淄博陶瓷展,淄博陶瓷博览会,山东淄博陶瓷博览会,淄博陶瓷厂,淄博陶瓷展**彩绘,第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第八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彩绘,山东淄博陶瓷展,山东淄博陶瓷厂